x

实名认证

短信验证

新手机号验证后将自动注册

获取验证码 60秒后重新发送

我已仔细阅读《空林人生佛教网》用户协议

x

用户注册和服务协议

在使用本网站服务之前,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本协议,若您不同意本协议,则您有充分且完全的权利退出使用本网站服务,您通过网络页面点击注册或实际使用本网站服务的行为即视为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接受本协议。

第一条 会员账号规则 1.根据《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空林人生佛教网将对本网站上的部分信息内容进行实名认证管理。在您承诺完全同意本协议服务条款,在空林人生佛教网完成实名认证注册程序后,即可浏览本网站须实名认证后才能浏览的相关栏目。
2.您在注册或使用本网站服务时可能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您须保证所填写及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否则可能无法使用本网站服务,或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限制,甚至影响您是否能够使用本网站特定功能。对于因您提供的信息不真实、不准确或不完整导致的责任和损失由您承担。
3.本网站有权根据您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是否符合本网站服务规定的其他条件,决定是否为您提供服务。您在使用平台服务过程中,所提供的信息发生变动,应及时进行变更。
4.您有责任自行负责保管帐号的用户名、密码及短信验证码等信息,否则因您疏忽导致账号信息泄露,引发的法律责任或造成的损失由您自行承担。凡登录您的帐号并使用本网站服务的行为,均视为您本人的操作,操作所产生的电子信息记录均为本网站服务用户行为的有效凭据。
  第二条 用户行为规范
  1.任何用户均有义务遵守本协议和本网站适时制定并发布的其他政策、规则、公告声明。
2.您可在本协议约定的范围内使用本网站及服务,您不得利用本网站从事以下行为:
(1)超出授权或恶意使用本网站服务;
(2)利用本网站发表、传送、传播、储存危害国家安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内容,或侮辱诽谤、色情、暴力、引起他人不安及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宗教政策的内容;
(3)利用本网站侵害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个人信息等合法权利或权益;
(4)恶意虚构或协助虚构事实、评价等信息或数据;
(5)进行任何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行为;
(6)从事其他法律法规、政策及公序良俗、社会公德禁止的行为以及侵犯其他个人、公司、社会团体、组织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三条 用户资格的取消
  如发现任何用户有以下故意行为之一,本网站有权取消其使用本网站服务的权利,并无需做出任何赔偿或补偿;
1.可能造成本网站全部或局部的服务受影响,或危害本网站运行;
2.以任何欺诈行为获得用户资格;
  3.在本网站内从事非法商业行为,发布涉及敏感政治、宗教、色情或其它违反有关国家法律和政府法规的文字、图片等信息;
4.以任何非法目的而使用网络服务系统;
5. 违反本协议第二条中任意一项的约定。
第四条 用户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政策
1.尊重用户隐私并保护您的个人信息安全是本网站的一贯态度,平台将会采取合理的措施保护您的个人信息与隐私。我们承诺,除非获得用户同意,本网站不会收集、使用其提供服务所必需以外的用户个人信息或者将信息用于提供服务之外的目的。
2.我们将运用各种安全技术和程序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护您的个人信息及隐私安全,以免遭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或披露。
  第五条 服务商的权利
  1.有权审核、接受或拒绝用户的认证及使用申请,有权撤销或停止用户的全部或部分服务内容;
  2.有权修订本协议中约定的用户的权利和义务,有权修改或调整本网站的服务内容并进行说明;
  3.本网站提供的服务仅供用户独立使用,未经本网站授权,用户不得将用户号授予或转移给第三方。用户如果违反此项规定,本网站有权向客户追索商业损失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第六条 服务商的义务
  1.认真做好本网站所涉及的网络及通信系统的技术维护工作,保证本网站的畅通和高效;
2.除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本网站临时停止或短时间停止服务以外,本网站的实名认证功能如需停止全部或部分服务时,将提前在本网站主页上发布通知的方式通告用户;
 3.如本网站因系统维护或升级等原因需暂停服务,将事先通过在本网站主页发布通知等方式公告。
  第七条 免责声明
1.我们对于您自使用本网站服务而获得的所有他人、第三方的信息、内容或者广告宣传等任何资讯(以下统称“信息”),除法律明确规定外,不保证真实、准确和完整性。如果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通过上述“信息”而进行任何行为,您须自行甄别真伪和谨慎预防风险。无论何种原因,我们不对任何非与我们直接发生的行为承担任何直接、间接、附带或衍生的损失和责任。 2.由于计算机病毒、木马、其他恶意程序、黑客攻击、电信部门及网络运营公司技术调整或故障、系统维护等意外原因而造成本网站服务中断或延迟,所导致用户任何实际或潜在的损失,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3.因不可抗力而使本网站服务中断或延迟,所导致用户产生任何实际或潜在的损失,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本网站对会员因遗失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而受到的一切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当自行妥善保管。
5.本网站仅提供佛教文化知识的发布,除此之外与相关网络服务有关的设备(如电脑、调制解调器及其他与接入互联网有关的装置)及所需的费用(如为接入互联网而支付的电话费及上网费)均应由用户自行承担。
  第八条 违约责任
1.如果我们发现、收到他人举报或投诉您违反本协议约定或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我们有权采取警示、冻结、终止/中止/限制使用帐号等功能、解除或终止本协议,或提出损害赔偿等措施。
2.若您的行为给我们造成损失的(包括但不限于直接损失、名誉损失、第三方的罚款、索赔等),我们有权全额向您追偿。
3.本协议终止后,除法律有明确规定外,本网站无义务向您或您指定的第三方披露您账户中的任何信息。本协议终止后,平台仍享有下列权利:根据法律规定,继续保存您留存于平台的的各类信息;对于您过往的违约行为,平台仍可依据本协议向您追究违约责任。
  第九条 法律适用与管辖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
2.如双方就本网站服务协议内容或其履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成都市文殊院所在地,即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条 附则
  1.以上规定的范围仅限于空林人生佛教网网站;
  2.本网站用户因违反本协议约定而触犯有关法律法规,一切后果自负,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3.本规则未涉及之问题参见有关法律法规,当本规定与有关法律法规冲突时,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准。在本条款规定范围内,空林人生佛教网网站拥有最终解释权。


语言版本:
简体中文

空林资源库

Resource library

佛学知识

明白因果,所以善良

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告诉我们,众生现世种什么样的因,将来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如《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云:“人见欢喜者,前生见人欢喜故;人见不欢喜者,前生见人不欢悦故。”前生与人结欢喜缘,今生会有好人缘;前世见人不欢喜,今生常会遇逆缘。

众生“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众生无论造作善业或恶业,将来都会受到报应。《大宝积经·入胎藏会》云:“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也就是说,一个人造作善恶之业,待到因缘成熟都会受到报应。即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没到”。

微信图片_20190730141108.jpg

       诸多经典对佛教因果思想都有详细的解说。如《法句经·受身品》云:“行恶得恶,如种苦种。恶自受罪,善自受福。行善得善,亦如种甜,自利利人,益而不费。”众生当下造作恶业,就等于提前为自己种下了受苦的种子。做恶会遭受罪报,行善则自有福报。广行善事的人,就像为自己将来种下了甜蜜的种子,不仅对自己有利,同时还能够利益他人。可见,多做善事,对自己和他人都是一件有益的事。《大宝积经》中也说:“口出恶言,恒自伤害,如持利斧,自伐其身。”当众生口出恶言,辱骂他人的时候,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伤害。这种伤害就像一个人手持利斧,砍伐自身一样令人难过。


佛教因果通于前世、今生和来世等三世。有现世造业,当下受报,称为现报;有现世造业,后世受报,称为生报;有现世造业,两世或多生之后受报,称为后报。三世因果为我们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因果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作恶多端的人,过着富足如意的生活;而一些一心利益他人的人,却过着穷愁潦倒的生活。有人对这种现象大为不解,开始怀疑佛教善恶报应的思想原理。

微信图片_20190730141312.jpg

在现实生活中,之所以有人坏事做绝,却能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是因为他前世所做的善业感果,今生得到善报。他若现世不继续修善,为自己培植福报,来世就会遭受苦报。那些现在做善事却遭受苦报的人,是由于前世所造的恶业,今生果报现前。他只有先遭受苦报,同时通过现世做善事,努力为来世积聚善业,才能在苦报受尽后,转为善报。

一个人造作善业或恶业都会遭受报应。只不过受报应的时间有先后的不同。有的是现世造业,当下受报;有的是前世造业,今生受报;也有的是前世造业,多生之后受报。我们现在所遭遇的或顺境或逆境,都是我们往昔造作因缘的果报。我们应当坦然接受自己当前的逆境,而不要抱怨。同时,还要尽力广做善事,为将来积累善根福德因缘,以便将来能将自己的逆境改变为顺境。

佛教因果思想不仅能使我们明因识果,而且还能使我们从这些因果思想中了知善恶之业都会受报、因果报应通于三世的道理。通达这些因果道理之后,我们不仅会主动修善因,还会以平常心对待当下的逆境。

因果报应思想启示世人:因果规律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不论何人,造作善业就会得善报;造作恶业,将来就逃脱不了受苦的命运。为了避免当前或后世遭受苦报,我们应当敬畏因果,多做善事,积聚善因;不造恶业,远离恶因。


本文原名:《佛教思想对当代社会的指导意义》

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