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验证
新手机号验证后将自动注册
我已仔细阅读《空林人生佛教网》用户协议
新手机号验证后将自动注册
我已仔细阅读《空林人生佛教网》用户协议
在使用本网站服务之前,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本协议,若您不同意本协议,则您有充分且完全的权利退出使用本网站服务,您通过网络页面点击注册或实际使用本网站服务的行为即视为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接受本协议。
第一条 会员账号规则 1.根据《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空林人生佛教网将对本网站上的部分信息内容进行实名认证管理。在您承诺完全同意本协议服务条款,在空林人生佛教网完成实名认证注册程序后,即可浏览本网站须实名认证后才能浏览的相关栏目。 2.您在注册或使用本网站服务时可能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您须保证所填写及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否则可能无法使用本网站服务,或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限制,甚至影响您是否能够使用本网站特定功能。对于因您提供的信息不真实、不准确或不完整导致的责任和损失由您承担。 3.本网站有权根据您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是否符合本网站服务规定的其他条件,决定是否为您提供服务。您在使用平台服务过程中,所提供的信息发生变动,应及时进行变更。 4.您有责任自行负责保管帐号的用户名、密码及短信验证码等信息,否则因您疏忽导致账号信息泄露,引发的法律责任或造成的损失由您自行承担。凡登录您的帐号并使用本网站服务的行为,均视为您本人的操作,操作所产生的电子信息记录均为本网站服务用户行为的有效凭据。 第二条 用户行为规范 1.任何用户均有义务遵守本协议和本网站适时制定并发布的其他政策、规则、公告声明。 2.您可在本协议约定的范围内使用本网站及服务,您不得利用本网站从事以下行为: (1)超出授权或恶意使用本网站服务; (2)利用本网站发表、传送、传播、储存危害国家安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内容,或侮辱诽谤、色情、暴力、引起他人不安及任何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宗教政策的内容; (3)利用本网站侵害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个人信息等合法权利或权益; (4)恶意虚构或协助虚构事实、评价等信息或数据; (5)进行任何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行为; (6)从事其他法律法规、政策及公序良俗、社会公德禁止的行为以及侵犯其他个人、公司、社会团体、组织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三条 用户资格的取消 如发现任何用户有以下故意行为之一,本网站有权取消其使用本网站服务的权利,并无需做出任何赔偿或补偿; 1.可能造成本网站全部或局部的服务受影响,或危害本网站运行; 2.以任何欺诈行为获得用户资格; 3.在本网站内从事非法商业行为,发布涉及敏感政治、宗教、色情或其它违反有关国家法律和政府法规的文字、图片等信息; 4.以任何非法目的而使用网络服务系统; 5. 违反本协议第二条中任意一项的约定。 第四条 用户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政策 1.尊重用户隐私并保护您的个人信息安全是本网站的一贯态度,平台将会采取合理的措施保护您的个人信息与隐私。我们承诺,除非获得用户同意,本网站不会收集、使用其提供服务所必需以外的用户个人信息或者将信息用于提供服务之外的目的。 2.我们将运用各种安全技术和程序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护您的个人信息及隐私安全,以免遭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或披露。 第五条 服务商的权利 1.有权审核、接受或拒绝用户的认证及使用申请,有权撤销或停止用户的全部或部分服务内容; 2.有权修订本协议中约定的用户的权利和义务,有权修改或调整本网站的服务内容并进行说明; 3.本网站提供的服务仅供用户独立使用,未经本网站授权,用户不得将用户号授予或转移给第三方。用户如果违反此项规定,本网站有权向客户追索商业损失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第六条 服务商的义务 1.认真做好本网站所涉及的网络及通信系统的技术维护工作,保证本网站的畅通和高效; 2.除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本网站临时停止或短时间停止服务以外,本网站的实名认证功能如需停止全部或部分服务时,将提前在本网站主页上发布通知的方式通告用户; 3.如本网站因系统维护或升级等原因需暂停服务,将事先通过在本网站主页发布通知等方式公告。 第七条 免责声明 1.我们对于您自使用本网站服务而获得的所有他人、第三方的信息、内容或者广告宣传等任何资讯(以下统称“信息”),除法律明确规定外,不保证真实、准确和完整性。如果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通过上述“信息”而进行任何行为,您须自行甄别真伪和谨慎预防风险。无论何种原因,我们不对任何非与我们直接发生的行为承担任何直接、间接、附带或衍生的损失和责任。 2.由于计算机病毒、木马、其他恶意程序、黑客攻击、电信部门及网络运营公司技术调整或故障、系统维护等意外原因而造成本网站服务中断或延迟,所导致用户任何实际或潜在的损失,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3.因不可抗力而使本网站服务中断或延迟,所导致用户产生任何实际或潜在的损失,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本网站对会员因遗失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而受到的一切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当自行妥善保管。 5.本网站仅提供佛教文化知识的发布,除此之外与相关网络服务有关的设备(如电脑、调制解调器及其他与接入互联网有关的装置)及所需的费用(如为接入互联网而支付的电话费及上网费)均应由用户自行承担。 第八条 违约责任 1.如果我们发现、收到他人举报或投诉您违反本协议约定或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我们有权采取警示、冻结、终止/中止/限制使用帐号等功能、解除或终止本协议,或提出损害赔偿等措施。 2.若您的行为给我们造成损失的(包括但不限于直接损失、名誉损失、第三方的罚款、索赔等),我们有权全额向您追偿。 3.本协议终止后,除法律有明确规定外,本网站无义务向您或您指定的第三方披露您账户中的任何信息。本协议终止后,平台仍享有下列权利:根据法律规定,继续保存您留存于平台的的各类信息;对于您过往的违约行为,平台仍可依据本协议向您追究违约责任。 第九条 法律适用与管辖 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 2.如双方就本网站服务协议内容或其履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尽力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成都市文殊院所在地,即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条 附则 1.以上规定的范围仅限于空林人生佛教网网站; 2.本网站用户因违反本协议约定而触犯有关法律法规,一切后果自负,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3.本规则未涉及之问题参见有关法律法规,当本规定与有关法律法规冲突时,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准。在本条款规定范围内,空林人生佛教网网站拥有最终解释权。
空林资源库
Resource library
临济宗是至今影响巨大的禅宗流派。禅门临济宗在传承过程中,在不同的时代或区域又形成过不少支派。临济宗天台九峰派是明清之际,在四川成都市彭州境内,以九峰山、天台山为核心形成的至今仍有影响力的众多支派之一。
五、临济宗天台九峰派的创立
在四川佛教界,有临济宗天台九峰派仍然传承不缀。此派是指出家时的剃派,不是嗣法时的法派。笔者剃源亦属此派,初出家之时,从此派尊宿处听闻,此派名为天台九峰派,属临济宗。
此派之所以以天台九峰为名,就昭示着天台山与九峰山有内在的关联。民间传说,天台山是大明朝国母陈氏九娘修道之所,蓥华山是陈氏九娘之子明本禅师修道之所,九峰山是明代大将无瑕禅师修道之所,所以民间香客朝山时,曾有“先朝天台、再朝蓥华、后朝九峰”的习俗。以上传说,应该都是附会杂糅,蓥华山的明本禅师,是明代高僧,什邡一代附会他与建文帝有关联,《彭县志》还记载他曾有在彭州境内白鹿山修道的经历,但《什邡县志》记载说他祖籍是江苏句容县,生于广汉(父母宦居),生活的时间在明永乐至天顺年间,似乎与皇家并无关系,各种附会皆不可信。九峰山的无瑕禅师,也是明代高僧,据有关文献记载说他是四川资中人,在大足出家,参学于峨眉山、蓥华山等地,生活的时间在明弘治至万历年间,似乎与朝廷无直接关联。至于天台山陈氏九娘的传说,在天台寺附近还有陈氏九娘修行时的梳妆台、拜月台等遗址。遗址尚在,林间存有一石碑,碑文有脱落。据碑文判断,民国十三年(1924),河间邢锦生(丽江)曾到此参访,并留题五言诗两首。一首是写梳妆台,诗云:“□□□□石,陈后此梳妆;晓露满山谷,□□空自香。”另一首是写拜月台,诗云:“拜台人不见,午夜最凄清;瑟瑟风吹叶,如闻环佩声。”从诗的内容来看,他可能曾在天台寺留宿,并相信有关传说。
传说虽多是附会,但故事的背后,可能也蕴藏着天台山、蓥华山、九峰山确有关联的信息。从各类文献记载看,蓥华山与九峰山自无瑕祖师开始,就存在法脉关系,天台山与九峰山自安融老和尚开始,也开始了内在的关联。
九峰山金顶现存乾隆三十六年(1771)所铸铁钟一口,钟上有铭文云:
蓥华山大山东临济正宗三十二世师太(师公的师公称师太)上圆下可、师爷上真下参、师伯如慧、师父如海、徒性徹、性……海洪……性恒、性……海潮、海明、海真、海福、海涌,性恒领代法簿收才银,性印监修上下三处殿宇。
从这段钟铭来看,主持铸钟的人,应该不是九峰山的僧人,因为九峰山是在蓥华山的南面。此处提到的“蓥华山大山东”,有可能是与蓥华山靠近的大山东村,大山东村有钟鼎寺。钟鼎寺又名中顶寺,始建于明朝景泰年间(1450—1457),所谓“中顶”是指其所处位置是蓥华山朝山路线之中点,中顶寺建成后曾铸铜钟一口,其形如鼎,所以中顶寺又称钟鼎寺。钟鼎寺是蓥华山四十八座堂口之一,供奉蓥华祖师,朝礼蓥华山主峰时必经之地,也就说明,钟鼎寺与蓥华山存在法源关系。从铭文中所列僧人的名讳来看,应该是临济正宗剃派“智慧清净、道德圆明、真如性海、寂照普通”所用字派。此派是临济下二十五世突空智板禅师演派。主持铸造铁钟的应该是“性”字辈的僧人,“性”字辈僧人的师爷(师公)应该是“真”字辈,这与铭文正好相符,“真”字辈的师爷应该是“圆”字辈,从突空智板禅师往下,至铭文中所说“上圆下可”,正好是三十二世,这与铭文正好一致。由此看来,主持铸造铁钟的僧人有可能是性恒或性印二人其中的一位。
至于他们铸造的铁钟为何在九峰山金顶,这恐怕要从九峰山与蓥华山法源关系上来解读。从无瑕祖师的传记资料可知,九峰山无瑕祖师是蓥华山慧堂禅师的法嗣,如果将慧堂禅师名讳中的“慧”字与突空智板禅师所演字派相对应的话,慧堂禅师就有可能是临济正宗第二十七世,这样一来,无瑕祖师也就可能是临济正宗第二十八世。正是由于无瑕祖师嗣法于慧堂禅师的关系,九峰山与蓥华山也就存在法源传承,并且这种法源关系在早期仍然十分密切。有可能在乾隆三十六年前后,九峰山雷音寺等处有过一次大的整修,蓥华山的僧人给予了鼎力支持,帮助募化善款,所以铭文中有“领代法簿收才银”一句,还派人协助工程修建,所以铭文中有“监修上下三处殿宇”一句。现存的铁钟,就是为了记录这一情况,工程圆满后,铸铁钟以为纪念。
天台山金顶天台寺,存有残塔断石一方,上有塔额等信息,文字内容为“传临济正宗第三十七世上□下心光公和尚之塔”,可以佐证天台九峰派系临济法脉无疑。此塔建于道光十七年(1837)冬月,另有塔主光公和尚门下法裔“孝徒:真度、真德、真安、真□,孙:如世、如意……,曾孙:了然、了真……”,从四代称谓来看,符合此派的谱系。
蓥华山大山东剃派是临济正宗,而九峰山承嗣蓥华山法脉,又另创了临济宗天台九峰山派,作为剃派沿用至今。然本派各尊宿,皆不知此派立派起于何时,只知道有字派和号派各四十八字,用于剃度弟子时起法名和外号。
据前辈口述,字派四十八字由安融老和尚创立,谱系如后:善宝慈心,圆明理性,慧鸿胜普,永福安宁,真如了道,法海澄清,智宗庆祖,广大融通,鉴瞩弥照,碧潭昆侖,深隆远果,万圣崇贞。
据前辈口述,号派四十八字由了戒老和尚补续,谱系如后:戒定行满,德证无生,逍遥天外,悟彻本心,荣华福禄,祖妙禅膺,幻化亦体,谁实虚林,知正眼济,四七有根,清净世沛,祥瑞佑真。
(按:以上字派、号派各48字,在夲派尊宿口授和笔录时,有几字略有出入,或系口音、笔误所致,已不可知。今依不同前辈传录内容作了校订。)
目前,此派传承剃度弟子已延至“庆”字辈,从后往前推溯,已传至二十七代。
据此派后裔,九峰山清凉寺前住持澄裕师口述资料称,乾隆五十四年(1789),雅安芦山县涌泉寺第四代祖安融老和尚,行脚至彭州天台山,先是复建了白雀寺,据记载,白雀寺应是创建于明天启年间,不久后损毁,康熙年间仍有信众护持重修,估计乾隆五十四年安融老和尚只是对白雀寺维修或扩建。继又修建了金顶天台寺,但时间上与《彭县志》所记载天台寺修建于乾隆四十四年相差十年,从两处信息综合来看,天台寺创建于乾隆晚期无疑,至于是乾隆四十四年还是乾隆五十四年,有可能是《彭县志》的刊误,也有可能是前辈的记忆有误,但并不影响天台寺创建于乾隆晚期的史实。安融老和尚后又至九峰山,重新整修了金顶雷音寺。
有称安融老和尚为天台九峰派立派之祖的说法,从相关情况来看,不太符合历史事实。如果安融老和尚是在乾隆五十四年(或四十四年)开创了天台九峰派,成为天台九峰派的立派之祖,至今才230年。但现在此派就已传承至二十七代,230年间传承二十七代,此说存在时间紧促之嫌。
从安融老和尚的尊讳分析,他应当是天台九峰派后裔,属本派十五代“安”字辈弟子,因此,在安融老和尚之前,本派的谱系已经确立。从目前情况看,极有可能是安融老和尚到彭州之前的芦山县涌泉寺,就已经在用此谱系,安融老和尚被尊为涌泉寺“四祖”,就说明在安融老和尚之前,另有祖师已经演出谱系。安融老和尚只是将已有谱系带到了天台山、九峰山,至于谱系由何人、在何地演出,目前没有任何资料可以说明。但可以肯定的是,芦山涌泉寺于此派的谱系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另外存在一种可能,那就是安融老和尚在复兴天台山、九峰山佛教时,九峰山或天台山就已经有谱系存在,安融老和尚只是承续这一谱系。如果这一推论能够成立的话,笔者更倾向于在安融老和尚之前,九峰山存在谱系的可能性较大。
如果安融老和尚作为此派十五代弟子的身份可以确定的话,以每代10年左右的时间计算,向上推150年至200年,此派的谱系创立当在明代万历至崇祯之间。从乾隆五十四年安融老和尚到彭州算起,向上溯至明万历年间约210余年,传承十五代,平均一代间隔约14年;向下推及至今约230余年,传承十二代,平均一代间隔约19年。因此,如果以安融老和尚为分界点,向上溯源,向下传承,在时间上都可以较好的衔接。
另外,此派在安融老和尚之前,是否称天台九峰派,应该是不太可能的。此派又以天台九峰派称名,这大概与安融老和尚于乾隆五十四年至天台山修创白雀寺、天台寺后,又转至九峰山振兴雷音寺有关。因此,天台九峰派的称谓,是以安融老和尚与天台山、九峰山的法源关系之后,才正式命名的。九峰山佛教起源于明代晚期无瑕祖师创建雷音寺等道场,天台山佛教起源于明天启年间白雀寺的创立,清乾隆时期安融老和尚重修天台山白雀寺、天台寺,以及九峰山雷音寺,安融老和尚无疑是九峰、天台佛教的中兴之祖。
据本派尊宿口述,从前天台山佛教寺院归九峰山管理,各寺院住持由九峰山调遣。这也应该是安融老和尚和了戒老和尚为天台山佛教作出贡献的影响力所致。
六、临济宗天台九峰派的延续和传播
七、临济宗天台九峰派法系后裔录
为了不忘根本,现将临济宗天台九峰派法系自开创以来,到目前所知道的后裔名录罗列于后。并就知道情况的前辈大德事迹,以“事略”的形式呈现,同一辈弟子,以出家先后顺序排列。
九峰山开创之祖无瑕祖师
九峰山开创第二代慧山祖师
……
临济宗天台九峰派第十五代安融老和尚
……
临济宗天台九峰派第十七代真度老和尚
临济宗天台九峰派第十八代如安老和尚
临济宗天台九峰派第十九代了庆老和尚
临济宗天台九峰派第十九代了戒老和尚
临济宗天台九峰派第二十代道林老和尚
临济宗天台九峰派第二十一代法光老和尚、法乘老和尚等。
临济宗天台九峰派第二十二代海明老和尚、海修老和尚、海亮老和尚、海定老和尚、海禅老和尚、海田老和尚等。
临济宗天台九峰派第二十三代澄嵩老和尚、澄钰老和尚、澄一老和尚、澄林老和尚、澄愿老和尚、澄澈老和尚、澄济老和尚、澄空老和尚、澄智老和尚、澄事老和尚、澄裕老和尚等。
临济宗天台九峰派第二十四代清礼老和尚、清定老和尚、清素老和尚、清芬老和尚、清泉老和尚、清慈老和尚、清波老和尚、清德老和尚、清证老和尚、清悦老和尚、清阳老和尚、清泉老和尚等。
临济宗天台九峰派第二十五代智益老和尚、智云老和尚、智敏老和尚、智明老和尚、智全老和尚、智慧老和尚、智诚老和尚等。
天台九峰派下二十二代弟子海禅老和尚事略
老和尚讳海禅(1900—1950),号妙庄,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俗姓潘,什邡人氏。幼时家境殷实,经营烟草生意,为邑中望族大户。少时即萌善根,存向佛之心,常思静坐,头部长疥疮,不能蓄发,蓄发之处即长,遂不留须发。父母寄予厚望,送至成都新式学堂求学,因喜静坐,自谓多读书无益,潜至九峰山海会堂,礼法乘老和尚剃度出家。后有邑中信众朝山至九峰顶发现,回乡告知父母。在九峰山初发心期间因聪慧,得法乘老和尚器重。一九一八年,投昭觉寺了尘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后留堂学修。尤于梵呗仪轨,精娴醇熟,嗓音洪亮,甚为出众。未几,请为昭觉寺维那,历任传戒法会开堂、水陆法会主法,在成都佛教界丛林中,享有盛誉。法乘老和尚以九峰全山寺务相托,驻锡海会堂,综揽事务。不在山期间,有弟子澄澈襄理。在昭觉寺任职期间,海灯法师仰慕德行,有深交。海灯法师常有诗作呈上,一九三八年秋,有《呈妙老述近况》诗云:栖栖古道意何浓,愧乏功夫一纸通。长作瑜伽缘底事,夜来最怕听秋风。一九四零年八月,有《妙师培修雷音寺落成》诗云:妙造楼台新气象,庄严梵宇旧烟霞。息心味道谁如子,应是九峰第一家。一九四一年秋,有《赠九峰山妙老人》诗云:道念日隆慧日增,人情外顺心如冰。禅从芋火阿谁识,只有九峰一个僧。三首诗题目中所说的妙老、妙师、妙老人,都是指海禅老和尚,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呼,是源于海灯法师在昭觉寺受具足戒时,海禅老和尚为其担任过师承,从字的行间里,可以感受到海灯法师对海禅老和尚的尊重。一九四三年,因海会堂原有殿堂狭小,不堪覆用,遂拆除重新规划为上下两层吊角楼建筑群,多方筹措资金,自建砖瓦窑烧制砖瓦,带领徒众,省吃俭用,鼎力重建。一九四八年,辞昭觉寺职,全身心回九峰山主理。一九五零年,清匪运动中,遭窝藏“赵匪”之嫌,被判枪决。行刑之日,有“将刃临白头,犹如斩春风”之范,当行刑人员举枪之际,坦然不惊,请求不能枪击头部,当行刑人员再举枪之际,面无惧色,请求不能枪击心部,后席地而坐,跏趺端然,行刑人员举枪穿左胸而逝,令观者愕然,邑中有诸山在场,内心暗自钦佩,事后广为流传。世寿五十岁,戒腊三十二夏。有弟子澄澈、澄裕收其遗体,葬于海会堂后山麓,文革中被毁。上世纪九十年代,有徒孙清德,重拾遗骨,塔于海会堂东侧。
(据口碑资料)
天台九峰派下二十二代弟子海修老和尚事略(附澄空、清泉老和尚)
老和尚讳海修(1898—1985),俗姓刘,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郫县毛家碾(郫县合作公社先进大队四队)人氏。解放前负责管理天台山寺务。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在通济镇小鱼洞医院行医。后年事渐高,俗家侄子辈接回老家温江奉养。一九八五年辞世,享年八十七岁。
海修老和尚弟子澄空(1889—1970),生于清光绪十五年,俗名宋忠福,彭县永定石头堰人。在宝光寺受戒。早年住牛心山,后迁往关口,募缘修建接引寺。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住接引寺,以卖柴火营生,一九七零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一九七零年后,接引寺被拆除。
澄空老和尚弟子清泉(1936—),俗姓冯,名恩福,生于民国二十五年,彭州通济镇人氏。一九四八年在关口接引寺礼澄空老和尚剃度出家,因年幼,未受具足戒。新中国成立后,居乡务农,并照顾澄空老和尚。一九八七年至九峰山清凉寺,重回僧团。一九九三年,依庐山东林寺果一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先后住丹景山、天台山等地,现住通济镇圆通寺。
(据口碑资料)
天台九峰派下二十三代弟子澄钰老和尚事略
老和尚讳澄钰(1875—1941),自号一如,别号若梅,生於清光绪元年九月廿一日,蓬溪县(今大英县)隆盛但氏子。少年时曾参加乡试,选为秀才。青年时期受新思潮影响,曾追随孙中山先生於广州参加反帝活动。
一九零一年,无意世事,礼蓬溪长潭寺海明长老出家,得法名澄钰,字一如,别号若梅。出家后,遵海明长老嘱,至本派祖庭九峰山海会堂苦修,每日坚持为众自山下背米至金顶,如是者苦役五年。
一九零五年,遇下江一位云游上座至九峰山朝礼,相谈甚契,并蒙指引,往镇江金山寺受具足戒。受具足戒后,遂留金山寺住堂,并於禅堂参悟上乘。曾在江南等地亲近善知识,研习俱舍、唯识等经纶。后沿江回川,住成都佛寿街广生宫,广生宫当家澄嵩师,系同门师兄。在广生宫期间,除偶回蓬溪长潭寺探师小住外,常在广生宫及居士林讲经说法,弘法化众,深受僧俗拥戴,蜀中名流皮怀白及刘湘等受其摄化,依座下皈依佛门。
一九三二年春,宝光寺因连有法座之危,无人愿出面领众。宝光寺退居无穷长老举荐,迎请一如老和尚住持宝光寺法席。但无穷长老知一如老和尚性格刚直,志以讲经为务,恐其不就,遂同宝光寺常住班首执事商议,密派两名居士至成都佛寿街广生宫,以听经为由亲近老和尚,二居士常於座下请益,深得老和尚赞许。二居士听经毕,邀请老和尚至桂湖游览,后引至宝光寺。次日清晨,以劝老和尚上殿之机,老和尚刚入大殿,被候在大殿的班首执事及两序大众,袈裟上身,朝珠披挂,拥上法座,推就之间,继任宝光法席,法派号行莹。
老和尚继任法席后,以其刚毅之行,开源节流,取缔班首小厨房,一改向绅士名流送礼旧习,并改造寺内泥坯戒台为砖砌戒台。其皈依弟子刘湘曾派侍卫人员两名常随左右,并赠有琥珀手珠一串。一九三二年开期传戒,至一九三四年,老和尚坚辞法席,付法祖道和尚继任。老和尚住持宝光法席三年间,一扭颓局,米粮满仓,但老和尚毫不居功,退隐当日,常住大小事物交待清楚后,惟著海青一件,雇长工一名,携自己日常用品回长潭寺静修,两袖清风之高尚品质令人肃然起敬。
老和尚回长潭寺后,仍以参禅为日课,闲暇以笔墨为友,书有邓石如遗风,名重乡里,寺内曾藏有墨迹及所撰楹联,惜浩劫中被毁。期间长潭寺与白氏家族因寺庙权属之争涉讼,白氏家族以长潭寺为白氏祠堂之妄,欲霸占庙产,讼状至绵阳专区,老和尚以一纸应诉至绵阳,遂胜诉,时传为佳话。
一九四一年七月,老和尚世缘既尽,安然示寂,世寿六十六岁。后全身葬于长潭寺大山门外左土坵上,及至解放后,“破旧立新”,坟墓亦遭捣毁之厄,但老和尚全身完好,面色如初,修证之功,信而无虚也。
(据口碑资料)
天台九峰派下二十三代弟子澄一老和尚事略
澄一老和尚(1882—1943),生于清光绪八年,籍贯不详。青年时曾参加乡试,选为秀才。有“佛而儒者也”之誉,“少契三空,长修四忍”,后投大英长潭寺海明老和尚座下出家,稍长,依成都昭觉寺中恂和尚座下受具,并住堂学修。期间被派往昭觉寺管理山林,司“巡山”职,任劳任怨,整理林木,自书警戒标语,树立警示牌,山林管理,井然有序,为中恂和尚赏识,调回客堂,司知客职,协助寺务。任知客职期间,才华得以施展,昭觉寺传戒期间,与海禅老和尚(任开堂和尚三十年)搭档,任传戒法会陪堂和尚多年,后擢任堂主。民国初年,开始讲经弘法,先后在成都、简阳、各佛学社等地宣讲妙法,曾担任四川佛教会下设的演讲组主任一职。一九二八年二月,曾在成都文殊院讲解《法华经》达数月之久。后长期在昭觉寺创办的昭觉佛学院担任授课法师,尤擅讲解《楞严经》。在昭觉佛学院任教期间,海灯法师、能真法师曾在其座下听讲《楞严经》、《八识规矩颂》、《百法明门论》、《圆觉经》等经论。一九二八年初,与圣慧、演谛法师及杨景南、傅雨村居士等数十人发起成立“宝慈佛学社”,社址设在成都市状元街护国庵内。在宝慈佛学社筹备会议上,被推定为筹备主任委员。是年二月二十四日,宝慈佛学社举行正式成立大会,被推举为社长,傅雨村居士被推举为副社长。宝慈佛学社下设总务组、行持组、文书组、讲演组、慈济组、交际组、饬终组等办事机构,会员三百余人,鼎盛时期达到千余人。宝慈佛学社是民国时期成都佛教界比较活跃的佛学社团,长期从事弘法、共修、慈善救济等工作,具有非常大的社会影响力。一九三三年二月,老和尚出川朝礼普陀山,途经重庆慈云寺,为慈云寺住持云岩和尚强留,接任慈云寺住持,并于当年六月就任。在担任慈云寺住持期间,正是中华民族面临巨大困难的历史阶段,抗日战争进入紧急关头,一九四零年前后,与乐观、觉通法师等共同发起成立重庆慈云寺僧侣救护队,后改名陪都慈云寺僧侣救护队,并担任总队长,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义无反顾的投入到抗战救护工作中,将佛教的出世精神和入世的社会责任统一起来,此举得到赈济委员会委员长许世英、副委员长屈映光的帮助和支持,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在担任慈云寺住持的十年间,“开圆形以示真修,谈圆理以明真性”,“悲群生之阱溺,接引随机;阐正法之精微,析理无碍”。一九四三年三月,预知住世不久,召剃度弟子清定回寺,遗“安心净土,圆满三身果德;乐念弥陀,庄严万行因华”一联后辞世,世寿六十一岁。后经两序推举,觉通和尚继任慈云寺住持。常住及门下弟子为缅怀其弘法功德,“加被后学,永注慈怀”,建塔于慈云山麓。
(案语:文字内容,根据《民国佛教期刊》各类新闻综合撰写。塔在重庆慈云寺,有《澄一法师塔铭》,长沙沈德潜撰,临海屈映光书。)
天台九峰派下二十三代弟子澄愿老和尚事略
老和尚讳澄愿(1907—?),号禅抹,俗姓李,名贵葆,清光绪三十三年生,彭县南木乡人。幼时家境贫寒,与祖母相依为命,割猪草,打草鞋为生。一九三四年,投彭县军屯乡鹦佛寺礼海定老和尚出家。一九三七年,赴昭觉寺依智光和尚座下受具足戒。一九三八年到彭县兴新镇南华宫务农。一九五六年到成都石羊场近慈寺,住近慈寺学事堂,任照客职。常被同寮师称为“再来师”,因其法号“澄愿”与“乘愿”同音之故。浩劫时下放至双水村务农,终于该村。
(据自填表格资料)
天台九峰派下二十三代弟子澄澈老和尚事略
老和尚讳澄澈(1910—1993),生于清宣统二年,简阳人氏,姓氏不详。投海会堂海禅老和尚座下剃度出家,长期协助海禅老和尚管理寺务。曾习武,性刚直,喜禅坐,有内功。一九四一年,投宝光寺妙轮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受戒后,仍回九峰山海会堂,为海禅老和尚得力助手。解放初期,海禅老和尚遭匪嫌被镇压,为之申诉,后被关押,押解途中,在双手被绑的情况下,仍徒手将枪管扭曲,后屡次无改而获罪,先后被判有期徒刑十八年,辗转青海、陕西、崇州等地劳动改造。在崇州万家煤矿劳改期间,感化监管人员,允许劳动之余坚持禅坐。一九七七年,刑满获释,回到九峰山海会堂,自食其力,种植土豆、玉米为生。劳改农场曾寄回生活补贴两千九百元,悉数交村委会处置,嘱为贫困村民改善生活条件。闲暇之余,帮助山民搬石挑柴,身材虽瘦小,而力气惊人,徒手搬运数八人围坐石板,一肩能挑五百余斤木材,在九峰村中传为佳话。一九七九年后,济尘和尚、澄裕师先后来寺共住。两年后,济尘和尚移住接引殿,一九八五年后,澄裕师移住清凉寺。一九八六年,有清证老和尚剃度弟子智诚师来寺,委以寺务。一年冬日,九峰山遍山飞雪,只身一人登九峰顶,露地趺坐七日,众寻至山顶,见趺坐之处,座前雪不能积,三尺之外,积雪数尺,众皆惊叹,禅修功力,深不可测。更是常年日中一食,夜不倒单,晚年愈发精进,不接受供养,不接受信众礼拜,专以禅修为务,有问道者,示以峻烈禅风。一九九三年六月示寂,世寿八十三岁,戒腊五十二夏。
(据口碑资料)
天台九峰派下二十三代弟子澄济老和尚事略
老和尚讳澄济(1899—?),俗姓甘,名光斌,清光绪二十五年生,资中人。一九零七年,在家读私塾四年。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一八年,在家牧牛割草,后在家务农。一九二九年,与父亲买田产一百四十石,招佃客耕种。一九四零年至彭县九峰山雷音寺礼海禅老和尚座下剃度出家。一九四一年,到文殊院依佛如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受戒后,到海窝子龙怀寺从事农业生产。一九四四年受海禅老和尚安排,回九峰山海会堂帮助重修寺院,砍柴、抬树、烧窑。一九五零年至一九五二年,回老家从事农业生产。一九五三年到昭觉寺常住,一九五四年调往文殊院做杂工、看林盘、补院坝。一九五八年,大鸣大放时为海禅老和尚鸣冤,被划为右派,后被摘帽。一九五九年又调至昭觉寺从事农业生产。
(据自填表格)
天台九峰派下二十三代弟子澄裕老和尚事略
老和尚讳澄裕(1927—?),号禅缘,民国十六年生,彭州隆丰人氏,俗姓王。一九四三年,依海会堂海禅老和尚座下剃度出家。擅砌砖瓦,在海会堂重建中,承担大量土建事务。一九四七年依文殊院圆照和尚座下受具足戒。解放初期,因海会堂海禅老和尚遭变故,遂前往成都昭觉寺常住,从事劳动生产。后返乡,组织工程队,承接建筑工程,颇有成绩。改革开放后,重返九峰山,先住海会堂,后移住清凉寺,多方募集资金,主持清凉寺创建工作。晚年外出云游,不知所终。
(据口碑资料)
天台九峰派下二十四代弟子清礼老和尚事略
老和尚讳清礼(1884—?),俗姓苏,名绍安,生于清光绪十年,仁寿人。一八九二年,在家读私塾半年,至一九零零共八年间,帮人牧牛割草。一九零零年起至一九零七年,在仁寿连界场,学铁匠,打毛铁。一九零八年,到彭县九峰山送子殿拜澄林老和尚为师剃度出家。一九一九年至尧光寺真明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受戒后仍回送子殿常住,一九三九年,任送子殿当家。一九四八年离寺参学,到文殊院常住。新中国成立后,在文殊院清洁组从事保洁工作,上世纪七十年代寂于该寺。
(据自填表格)
天台九峰派下二十四代弟子清定老和尚事略
老和尚讳清定(1903—1999),俗姓郑,名有藏,字全山,号任若,生于光绪二十九年,浙江三门高枧人。先人世代崇佛,德重闾里。师幼承庭训,秉性仁慧,一九二五年卒业于广州大学,品学兼优,留校任教。革命时潮风起云涌,翌年就学黄埔军校,半生戎马,饱历风霜。一九四一年,官已至少将,方平步凌云,以宿愿所追,顿觉浮世一梦,毅然冲破樊笼,决志离俗。是年辛巳岁佛诞日,恭谒重庆狮子山慈云寺,礼澄一和尚披剃。同年弥陀诞辰,于成都昭觉寺定公慧和尚座下秉具足戒,遂禁足于本寺藏经楼,研习三藏,如获家珍。嗣依止能公海上师于新都宝光寺,学习戒律,住近慈寺学戒堂兼沙弥堂主。晋住加行堂金刚院,得阿阇梨位,为能海上师之护法弟子。一九四四年尝随海公于彭县龙兴寺听受文殊大威德本尊修持生圆次第。一九四六年代海公赴武汉讲经,阅《大般若经》六百卷。返蜀遵海公嘱,主持重庆金刚道场。一九四八年,应众请莅南京、上海弘法利生。期间应赵朴初居士之邀,驻锡沪埠觉园,主持班禅纪念堂,建立金刚道场,兼任南京宝华山隆昌律寺住持。师住持沪之金刚道场,一秉海公家风,弘扬密乘,全日持诵,长年讲说,三月安居,严净毗尼,刊印诸多经典,广播格鲁教乘。一九五五年秋,以时政因缘,身陷缧绁,师自知往业所牵,甘之如饴,忏除三障,心若虚空。师自幼即擅医术,遂狱中行医,行菩萨道,潜修密行,无时或辍。方寸只争朝夕,人间二十春秋。至一九七五年释狱返乡,悲悯众苦,痛念无常,救死扶伤,自行化他,如是者复历寒暑五度。一九八零年,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礼请师回归天台山国清寺、高明寺弘法利生。一九八五年,成都昭觉寺两序大众恳请迎归祖庭。师虽耄年牧心,仍旧珍惜分阴,培育僧才,丕振宗风,重光祖庭。一九八七年四月四日,众礼请举行晋院典礼,是为本寺清代中兴以来,传临济正宗第十七代住持。道场再造,法务隆兴,巍峨壮丽。大雄宝殿、圆通宝殿相继落成。师亲率众,行道显密,同修中夜,稍事养息,丑时即起,恒以为常,愈至晚年,精进益励。一九八九年秋,应邀赴美国加州万佛城传授戒法,被礼请为羯磨阿阇梨。一九九一年,主持四川省佛教协会第五届传戒法会,为全国近五百僧尼园其戒品。师梵行高远,襟怀坦白,接引后学,慈诲无倦,自奉甚微,舍己为人,凡四众供养,除兴隆三宝外,悉以捐献社会赈灾济贫公益事业。师热爱祖国,期盼国家统一,气节刚正,大义凛然。师诞生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冬月十七日辰时,示寂于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二日戌时。世寿九十七,僧腊五十八。荼毗后舍利全部入塔供奉。师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都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佛教协会名誉副会长、成都市佛教协会会长以及昭觉寺佛学院院长等职。
(案语:文字内容出自《昭觉寺清定上师碑记》,略有删减。塔在昭觉寺西侧塔院。)
天台九峰派下二十四代弟子清芬老和尚事略
老和尚讳清芬(1914—2001),号膺莲,一九一四年八月生,绵竹城关方氏子,名彬贵。少时家境殷实,曾习商务。其间双亲潜心佛法,父亲投入空门,得法名广师,曾住孝泉延祚寺,拜塔苦修十余载。母亲入庵带发修行,后住成都慈云庵。于双亲熏染下,一九三四年投现大英长潭寺一如和尚座下祝发,并于同年春在宝光戒坛依一如和尚圆具。一九三五年起,先后参学于文殊院、德阳崇果寺、彭州龙兴寺、嘉州乌尤寺等名刹,谙梵韵,精管乐,喜笔墨,善应酬,曾协助果戒和尚赴崇果寺开建十方丛林。一九四七年赴沿海参学,一九五零年负笈上海觉园金刚道场,依清定上师修学密乘,兼任堂主、僧值等职。一九五五年觉园变故,返川依慈云庵慈母处安身,后入日杂公司工作,随遇而安,潜修密行。幸法运弥新后,初心不改,再入佛门。历住昭觉、金堂灵开等刹,晚年蒙圣水寺清德和尚慈允,栖身灵湫,颐养静修。二零零一年六月,了却幻影,入于真际,世寿八十七岁。
(案语:文字内容出自《清芬老和尚塔铭》,略有删减。塔在内江圣水寺西侧塔林。)
天台九峰派下二十四代弟子清素老和尚事略
老和尚讳清素(1913—2004),号海云,民国二年农历九月初三生,资阳人,俗姓张,名旭东。自幼敏而好学,父母长兄皆信佛吃素,自幼受佛缘薰陶。一九二三年由叔父张位咸引荐,往成都市福寿街广生宫投澄嵩老和尚剃度出家。后在大慈寺受戒,相继在成都宝光寺佛学院、文殊院空林佛学院深造,并潜修医学。一九三二年,在宝光寺常住,历任香灯、僧值、书记等僧职。一九四六年入自贡市妙观佛学院,依佛生法师学习天台教义,后任监学助讲。一九四八年,回资阳县,入万佛会,并以所学,悬壶济世,尤擅针灸。新中国成立后,初任村文教。一九五二年,入资阳卫协会,并研学中医内科。一九五八年,进卫校进修,结业后任中医内科医生,直至退休。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重返四川文殊院,整理佛经。一九七九年,朝山西五台山,住广宗寺学律、密两宗。一九八一年,云游九华、普陀诸山,后挂单福州林阳寺。一九八二年深秋,辗转来到连江县筱埕九龙禅寺(又称海潮寺),时寺院殿堂已瀕倾废,用随带的两千元退休金,在当地政府和信众的支持下修复古寺。继率僧众开山修路,平整田园,筑坝引水浇地,坚持农禅并重,自给自足。经二十多年艰辛奋斗,先后翻修天王殿、大雄宝殿,新建石构普同塔、厨房斋堂、寺院围墙,以及建筑面积达五百零九平方米的大斋堂,先后三次改造道路两千米,营造生态林和防护林数十亩。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经常为当地群众义诊,潜心钻研修行,并经常为信众讲经说法,以提高信众的正信正觉;还先后捐资数万元,为定海村修桥铺路深得信众敬仰。先后担任连江县政协委员、连江县第四届佛教协会会长、筱埕镇人大代表。二零零二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圆寂于九龙禅寺,世寿九十岁,骨灰安放普同塔。
天台九峰派下二十四代弟子清品老和尚事略
老和尚讳清品(1913—?),号膺泉,俗姓叶,名前林,民国二年生,温江清平乡人。幼时在家读书、务农,一九三一年起,在温江清平乡帮人务工。一九四三年,投彭县青杠林白衣庵礼澄智老和尚剃度出家。一九四四年依彭县龙兴寺正乘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受戒后回白衣庵常住。一九四七年到彭县光祥寺常住。一九五六年到近慈寺,任门头师。浩劫时下放至双水村,后终于该村。
(据自填表格)
天台九峰派下二十四代弟子清德老和尚事略
老和尚讳清德(1924—2018),号竹山,民国十三年农历冬月生,四川省资中人。在俗之时,曾于私塾攻读诗书,尤喜文类笔墨,常随族中长辈亲近佛寺、听闻佛法,向往佛门青灯黄卷学修生活。
一九四五年夏,投彭州九峰山海会堂,礼上澄下澈上人剃度出家。做沙弥期间,饱受海禅老和尚楗椎,杂役磨砺,铸就日后坚韧品格。一九四八年冬,依成都昭觉寺上慈下云和尚座下求受具足戒,并就读于昭觉寺佛学院。一九四九年前后,赴自贡妙观佛学院随佛生法师研习天台教义。新中国成立后,居重龙山永庆寺学修。一九五六年九月,入中国佛学院专科班学习。一九五八年七月毕业后,回资中重龙山永庆寺,负责寺务,坚持宗教生活。“文革”期间,下放至农村、工厂从事生产劳动,后仗炭精画营生。一九七三年初,受资中县文管所安排,回重龙山永庆寺守护文物、看护山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复落实。以近花甲之年,逐渐修复永庆寺殿宇,奠定了永庆寺重新发展的基础。一九八六年初,受内江市政府民族宗教处邀请,挂锡川中第一禅林圣水寺,全面负责寺院恢复重建工作。经过近三年多的艰苦努力,千年古刹,焕然一新,赢得僧俗大众拥戴,推举为圣水中兴后首任住持,嗣法于成都文殊院宽霖老和尚,并于一九九一年农历四月十五举行了隆重升座仪式。二零零二年九月,为续焰传灯,主动让贤,退圣水寺院事,遴选智海和尚继任法席,淡泊高风,令四众敬仰。
二零零一年春,以逾古稀之年,受邀至雅安荥经主持修复云峰寺,中兴千年古刹。胼手胝足、披荆斩棘,事必躬亲,在他的道德感召下,募集近千万资金,重建大雄宝殿、观音殿、山门殿、念佛堂、禅堂、五观堂、居士楼等殿宇楼堂,前后经过四年苦心筹划,残垣再现庄严,林木护佑,蔚为壮观。在云峰寺期间,慈心接物,精心谋事,深受当地党委政府尊重和四众弟子爱戴,拥戴为云峰寺复兴首任住持,于二零零四年四月举行全堂佛像开光及升座仪式,殊胜因缘,叹未曾有。
二零零六年春,受资中县委、县政府邀请,回资中主持宁国寺复建工作,募集资金八百余万元,终使伽蓝再现恢弘,于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举行了宁国寺落成庆典暨开光法会,古刹重光,再续法脉。
自一九八八年起,先后历任内江市佛教协会、雅安市佛教协会会长、名誉会长。自一九八七年起,历任四川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名誉会长等职;自一九九三年起,历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咨议委员会委员、咨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自一九九一年起,先后历任四川、贵州、重庆、河南等地传戒法会引礼师、尊证阿闍黎、教授阿闍黎、羯磨阿闍黎、得戒和尚等职。自一九八七年起,先后历任内江市政协委员、常委,雅安市政协委员、常委,四川省政协委员。
自书“顶破天,踏穿地;家破人亡无处立。拖拖拉拉近百年,今日收拾归西去。”一偈遗世。于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三十日,在内江圣水寺退居寮念佛声中安详示寂,世寿九十五岁,僧腊七十三载,戒腊七十夏。
(案语:文字内容出自《清德长老生平》,有删减,另有《清德老和尚塔铭》,塔在内江圣水寺、资中宁国寺、泸州方山云峰寺等处。)
天台九峰派下二十四代弟子清证老和尚事略
老和尚讳清证(1927—2017),号膺如,生于民国十六年腊月十四,四川彭州杨氏子,名运海,父廷清公,母易氏。幼植善根,尤喜佛法,受乃母及外祖母李氏熏陶之故。一九四七年,无常世事,触心向道,投本邑九峰山海会堂,礼澄济上人剃染。沙弥行者间,蒙祖海禅老和尚督导,司库头、监收、香灯诸职,垂炼身心,厚植福田。时净宗大德如岑法师,住山九峰,避世潜修;慕莲社遗风,遂常侍起居;昼夜请益中,得净土旨要。一九五七年,携瓶钵,叩台怀,拜文殊,了宿愿;于清凉桥依先学定慧和尚座下圆具,参谒能海上师法座,听教修学,朝暮不辍,历时三载,法味怡甘。一九六零年,别五台,返蜀山,居昭觉,值厄难,志如初,信愈坚。浩劫后,光伽蓝,兴威凤,随众力,不落空。晚景好寂,日课精严,行如冰霜,众望厚焉。随缘接众,度日随缘,历任灵湫堂、昭觉寺、文殊院僧伽戒会尊证阿闍黎,仁寿华严寺、灌县泰安寺、大英长潭寺、绵竹吉祥寺等居士戒会羯磨阿闍黎,慈心化导,乐无疲厌。长年甘于淡泊,四时勤于节俭,凡有檀越献供,倾囊悉奉三宝;绵竹吉祥寺、广济寺、安国寺,什邡三星寺,西充观音寺等道场,渐次复兴,贝叶再宣,师之鼎力,功不唐捐。二零一七年腊月初五,舍幻身,辞尘世,世寿九十一,戒腊六十夏。
(案语:文字内容出自《清证老和尚塔铭》,略有删减。塔在绵竹吉祥寺后山。)
天台九峰派下二十五代弟子智益老和尚事略
老和尚讳智益(1919—2000),号幻虚,生于民国八年闰七月初三,遂宁大英联合刘氏子,名汉毓,兄妹共八人,上人行二。一九四一年投长潭寺清芬长老名下剃染,一九四七年赴文殊院圆照和尚座下纳戒,住堂一年后仍回长潭寺农禅并重。一九五七年到大慈寺参学,一九六零年迁入昭觉寺,“运动”中参加自养劳作,三宝信念总未动摇。“浩劫”后,主昭觉古刹复兴而多方奔走,终让劫灰树绀殿;迎清定上师主席而不辞劳倦,永续慧灯薪火传。历任昭觉寺监院、都监、首座,成都市佛协常务理事,传戒法会尊证阿闍黎,金牛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职。领寺务时,提携后进;执事交替,辅佐真诚;新老接续,举贤任能;心若止水,松柏淡定。晚年潜隐兰若,专修净业,质朴仁厚,众咸颂德。萦牵长潭,倾心沥血,伽蓝重光,端赖恩泽。二零零零年四月初一日,安详示寂,往生莲邦,世寿八十一岁,戒龄五十四夏。
(案语:文字内容出自《智益上人墓志铭》,略有删减。墓在大英长潭寺后山。)
天台九峰派下二十五代弟子智敏老和尚事略
老和尚讳智敏(1927—2017),号幻慧,俗姓施,名祖寿,民国十六年生于江苏苏州,籍贯浙江杭州。幼小天资聪慧,才学敏达。一九三零年,因父执教于复旦大学,遂定居上海。一九四一年沾闻佛法,即戒荤茹素。一九四四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学习。一九四八年起,师从法相学家范古农居士研习法相唯识之学。一九五三年能海上师至上海弘法,闻法后心生法喜,信心倍增。一九五四年至五台山清凉桥吉祥寺依清定上师座下剃度出家。一九五五年在清凉桥吉祥寺依先学和尚(定慧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并依止能海上师学修,任随身侍者。文革期间,遭受折磨,双足致残。一九八二年至一九九零年,先后任教于闽南佛学院、福建佛学院、宝光僧伽学校,讲授俱舍课程。一九九二年,受清定上师嘱托,移住三门多宝讲寺,寺院恢复之初,便重视僧才培养,坚持能海上师家风,注重戒律,不应酬经忏,实行持午,次第学修,常年讲学不缀,学识渊博,行持精严,三藏娴熟,辩才无碍,广育僧才,呕心沥血,著述颇丰,有《法幢文集》问世。二零零八年起,智敏法师移居上虞多宝讲寺,宗风不改,显密圆通,说法化众,不遗余力,深受四众弟子推崇。二零一七年八月示寂于上虞多宝讲寺,世寿九十一岁,戒腊六十二夏。
(据口碑资料)
天台九峰派下二十五代弟子智云老和尚事略
老和尚讳智云(1933—?),俗姓陈,名贵芳,民国二十二年生,彭县人。幼时家境贫寒,佃田为生,后遭火灾,转为锡匠业。一九四零年至一九四五年,在水碾上从事油碾。一九四六年,至九峰山祖师殿礼清贵老和尚座下剃度。一九五五年到成都近慈寺,住学事堂。浩劫时下放至三元村,后终于该村。
(据自填表格)
天台九峰派下二十五代弟子智明老和尚事略
老和尚讳智明(1923—1999),俗姓曾,名素清,字毓树,生于民国十二年冬月初五,桂花区梓潼乡人氏。一九三七年在龙池院礼清泉老和尚剃度出家,一九四三年在成都石羊场近慈寺依能海上师受具足戒。新中国成立后,返乡务农。一九八七年,蒙智益老和尚引荐,赴蓬莱镇五凤寺(原名玉皇庙)常住,领众主持寺院重建工作。一九八八年,依文殊院宽霖老和尚座下再受具足戒。一九九零年至一九九九年,历任五凤寺住持。期间,倡议复修龙池院。一九九九年九月十七日,在念佛声中安详示寂,世寿七十六岁。
(据墓志铭及口碑资料整理)
天台九峰派下二十五代弟子智慧老和尚事略
老和尚讳智慧(1935—2011),号幻贞,俗姓王,民国二十四年十一月生,江油人氏。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在私塾就读,并学习中医。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七五年,先后在北京、保定、新疆等地军中服役,曾在军校学习,参加过珍宝岛战役,曾担任首长警卫、某团政委等职。一九七五年十二月转业至江油武装部工作,后辞职,游历各地参访。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在成都昭觉寺礼清证长老剃度出家。一九八六年,在五台山塔院寺依寂度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回川后,历任德阳万佛寺监院、昭觉寺知客等职。一九八九年四月,受邀赴绵竹白云山主持寺庙重建工作,艰苦创业,事必躬亲,耗时二十年,自筹资金先后恢复白云寺、吉祥寺(原名净惠寺),重视僧材培养,坚持以庙养庙,以医济世,平等待人,深受四众弟子爱戴。曾任绵竹市政协委员、绵竹市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等职。二零零三年,蒙清德长老授予法卷,赐名通祥,为临济正宗第五十一世。二零一一年五月,在吉祥寺示寂,享年七十六岁,戒腊二十五夏。
(据吉祥寺提供资料)
天台九峰派下二十五代弟子智诚老和尚事略
老和尚讳智诚(1917—2007),俗姓陈,名少林,民国六年生,彭州人氏。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九年在家读书;一九三零年至一九三七年当学徒;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九年在成都做生意;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五五年在彭县当搬运工;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八五年在彭县新兴镇合作社工作。一九八六年,礼清证老和尚出家,至海会堂常住。一九八八年,在山西五台山塔院寺依寂度老和尚受具足戒。后回海会堂,协助澄澈老和尚管理寺务,先后任知客、监院、住持等职。任职期间,募集资金,主持修建了大雄宝殿。晚年居龙兴寺静养,二零零七年示寂,世寿九十岁,戒腊十九夏。
(据自填表格)
结 语
彭州九峰山佛教自无瑕祖师登山传播,开创临济宗天台九峰派的基业以来,四百余年相续无间,法脉至今仍传承有序。二十世纪以来,天台九峰派法裔弟子流布更加广泛,遍及省内外,影响渐盛。
但抱憾的是,对于天台山、九峰山佛教的传承历史,并没有专门的文献注录,造成难以了解的窘状,如果再不抓紧收集整理,势必留下更大的遗憾。作为天台九峰后裔的一员,多年来心中有一大愿望,希望能将天台九峰派历史源流整理成文字,供大家参阅。
中国佛教历来重视报恩的思想,心灯永继,祖灯相传,前传后化,恩泽绵延。作为九峰后裔,认知天台九峰派祖师们创业和弘法的功德,不忘祖师恩德,是每一位出家僧伽的根本。若能在祖师的护佑下,仿效先贤,住持道场,荷担家业,弘法利生,更是每一位出家僧伽的职责。
由于资料缺乏,特别是早期的寺院、人物、事迹等内容,更是知之甚少,梳理起来,实在不易。在四百余年的传承中,应该有相当多的祖师大德,在九峰山弘法度众,或向外传播,但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历史文献,他们的功德也就随着时光的流逝,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痛心的憾事。
资料收集过程中,分别于2019年6月7日和8月28日,与智海和尚、智培师、宗诚师、宗华师等,先后赴九峰山、天台山实地察看,承蒙历代祖师加持,常有意外收获。九峰山、天台山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雷音寺、天台寺稍具规模外,其他寺院规模都不大。但九峰山、天台山山路崎岖,条件极为艰苦,当时的祖师大德们修建寺院时,其卓越的毅力和智慧,令人肃然起敬。汶川大地震后,绝大多数寺院垮塌,再也没有重建的基础条件,少数几座寺院还存有一些遗迹,或者震后搭建了简易建筑,昔日的佛教圣地,凋零不堪,内心悲戚。
期待日后有机缘,九峰山、天台山佛教圣地能再度重光。文章在写作中,为了将某些历史史实梳理得更清晰,稍有繁琐之嫌,只是为了让大家在了解尘封已久的历史中,增加一些综合知识。但由于能力有限,应该有许多没有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请大家见谅。
以后的法裔弟子传承谱录,留待将来后继者补续,万望莫烦惮劳,勿令断绝为要。